table of contents
TZFILE(5) | File Formats Manual | TZFILE(5) |
NAME¶
tzfile - 時區資訊
SYNOPSIS¶
#include <tzfile.h>
DESCRIPTION¶
時區資訊檔案被 tzset(3) 使用, 其開頭為特徵字元"TZif", 以此 標示該檔案為時區資訊檔案, 隨後六個位元組保留未用. 接下來是六 個"標準"位元組順序(高位在前)的四位元組 long 型別值, 按順序描述 如下:
- tzh_ttisgmtcnt
- 儲存在檔案中的UTC/local指示器數目.
- tzh_ttisstdcnt
- 儲存在檔案中的standard/wall指示器數目.
- tzh_leapcnt
- 其值儲存在檔案中的leap second的數目
- tzh_timecnt
- 其值儲存在檔案中的"變化時間"數目
- tzh_typecnt
- 其值儲存在檔案中的"本地時間型別"數目(非零!)
- tzh_charcnt
- 儲存在檔案中的"時區簡寫符"數目
跟在上面這些頭部後的是
tzh_timecnt
個"標準"位元組順序的四字
節 long 型別值,
以升序排序.
每個值均作為一個變化時間(就像
time(2) 的返回),
系統依賴這些值來計算本地時間變化.
而在此 之後的是 tzh_timecnt
個 unsigned char
型別的一位元組值,
這些
值指出了檔案中描述的多種"本地時間"型別中哪一個與具有相同索
引的變化時間相關.
這些值可作為 ttinfo
結構陣列的索引. 而
ttinfo
結構在檔案中隨後就有定義,
描述如下:
struct ttinfo { long tt_gmtoff; int tt_isdst; unsigned int tt_abbrind; };
結構包括一個"標準"位元組順序的四位元組 long 型別值 tt_gmtoff, 以及一個一位元組的 tt_isdst 和一個一位元組的 tt_abbrind. 在每 個結構裡, tt_gmtoff 給出了要被加到UTC的時間, 以秒為單位, tt_isdst 表明 tm_isdst 是否可透過 localtime (3) 設定, 而 tt_abbrind 可作為時區簡寫符的陣列索引, 該陣列在檔案中跟在 ttinfo 結構後面.
這樣就有 tzh_leapcnt 個標準位元組順序的四位元組對, 每個四位元組 對的第一個值給出一個leap second發生的時間, 就如 time(2) 的返回; 每個四位元組對的第二個值給出給定時間之後所實現的總的 leap second數. 四位元組對按時間的升序排序.
同樣有 tzh_ttisstdcnt 個standard/wall指示器, 每個儲存了一 個一位元組值; 這些指示器指出了變化時間(與本地時間型別相關)是 否被說明為standard time或者wall clock time, 以及當一個時區 檔案被用於處理POSIX 格式時區環境變數時是否使用變化時間.
最後, 有 tzh_ttisgmtcnt 個UTC/local指示器, 每個儲存了一個 一位元組值; 這些指示器指出了變化時間(與本地時間型別相關)是否 被說明為UTC 或者local time, 以及當一個時區檔案被用於處理 POSIX格式時區環境變數時是否使用變化時間.
如果 tzh_timecnt 等於零或者時間引數比檔案記錄的第一個變化 時間小的話, Localtime 就使用檔案中的第一個標準時間 ttinfo, 或者在沒有標準時間結構是就直接使用第一個 ttinfo 結構.
SEE ALSO¶
newctime(3)
跋¶
本頁面中文版由中文
man 手冊頁計劃提供。
中文 man
手冊頁計劃:https://github.com/man-pages-zh/manpages-zh